网站首页 > 民革风采 > 民革人物 > 绍兴“辛亥老人”陈魏 > 

绍兴“辛亥老人”陈魏

来源:  时间:2015-05-21

陈魏早年受陶成章、徐锡麟等革命志士反清思想的影响,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光复会”前身),成为“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光复会”誓言十六字的楷书字体俊秀遒劲,正是陈魏书法的杰作。后留学日本,成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曾任著名的黄埔军校少将军医处长,并受令组建黄埔军校医院,亲任院长之职。应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受命参与“北伐战争”,为浴血奋斗的前线战士提供必要的战时医疗救治保障,深受黄埔师生们的赞赏。因功绩卓著,受到“北伐军”司令部的嘉奖。在随后的岁月里,他远离军界,热衷佛教、慈善等。在晚年,为改变家乡的医疗不足,兴建“省立绍兴医院”,在家乡绍兴有“辛亥老人”之称。

执教大通 献身革命

陈魏(1885-1971)字俶南,学号德谷,号显升,祖居绍兴东浦赏祊村舜家溇人。父亲陈丙生,字道南,清末任江苏两淮盐场使,因祖上在清朝年间皆在江苏任两淮盐场使之官职,主管盐业,故家境显赫、丰裕。

陈魏随父生活在江苏南通金沙镇,自幼聪慧过人,6岁上私塾,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书法,成绩优异。少年时他曾四处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少林拳、武当剑术等,一年四季,坚持不懈。1902年时满17岁,考取并进入上海理化传习所学习,这是一所著名的传授西方理化学科知识的新式学校。同年秋天,陈魏在绍兴经革命党人介绍,与徐锡麟相识,双方一见如故,结为知己。

一年后,陈魏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光复会”前身),成为“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并创作“光复会”誓言:“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当时徐锡麟、陶成章二位辛亥先驱为反清大业需要,积蓄革命力量,在绍兴城西(今胜利西路563号)创办“大通学堂”,秘密培养革命骨干,同时作为反清革命活动基地。陈魏为“大通学堂”监督兼体操武术教官,这是个十分重要的职位,直接负责对革命学员的军事训练与日常管理,陈魏不负众望,恪尽职守,为完成军事训练计划,在“大通学堂”操场率领众学员日夜操练,严格要求,以促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革命武装队伍。

东渡扶桑 救国求学

1905年冬天,陈魏与徐锡麟、陶成章等先驱同赴当时反清力量聚集的日本求学。当时留学计划是:陶成章、徐锡麟攻读步兵专业学科,陈魏攻读骑兵专业学科,龚宝铨攻读工兵专业学科,学成归国,为以后进入军界,反清武装暴动必要准备。后因种种原因,进入东京“振武学堂”,留学计划无果而终。陶成章、徐锡麟等离开日本回国,再继续组织领导革命,为今后的起义作准备。陈魏则留在日本东京,受命于东京警察学校求学。当时与著名辛亥人士陈其美为同学,两人同为“同盟会”骨干,共同参与创建“同盟会”组织及相关革命活动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皖浙案发生后,陈魏经济来源中断,生活陷入困境,甚至有时饔飧不济。陈其美给予了诸多“同志式”的无私帮助,可谓“雪中送炭,慷慨解囊”,共赠予二十银元,让陈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这让他久久不能忘却。在晚年回忆中,也常常提及陈其美的名字,心中无限思念。

1907年,皖浙起义失败,早先回国发动革命的徐锡麟壮烈牺牲。由于叛徒出卖,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清政府逮捕,宁死不屈,一代女侠就义于绍兴城中轩亭口,临刑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千古绝句。陈魏也成了清廷通缉的要犯。虽远在日本东京,但已受到东京清廷特务多次跟踪,同时受到东京警察厅的格外关注与戒备,处境十分危险。为保存革命实力,出于安全上考虑,陈魏被组织上通知离开东京,转入京都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主攻外科医学专业。经过四年的潜心刻苦学习,荣获外科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京都府学医、学行政管理。期间陈魏作为光复会与同盟会的骨干成员与陶成章等人分别多次在东京、大坂、京都等地募集资金,用于反清活动资金,为国内起义做准备。另外,为了发动海外华侨支持国内反清运动,陈魏等志士在陶成章带领下,共三次远赴南洋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动员为数众多的爱国侨民回国参加革命,以壮大革命力量,并筹集大量资金。

任职黄埔 参与北伐

1911年,武昌发生武装起义,反清革命风潮此起彼涨,席卷整个中国。此时身在日本待命的陈魏急切要回国参加革命。正在此刻,接到陶成章要求其回国的通知,欣喜万分,遂从日本返回上海。即被任命沪军都督府医科科长,负责都督府医务管理工作。后因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成果,实行独裁。随后“讨袁军”成立,黄兴为总司令,黄兴在流亡日本时就曾与陈魏多次接触与交往,并结下革命情义,当即推荐陈魏任司令部军医处长。

1926年,时值北伐军从广州出师北上,因陈魏出众的才华与声望,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少将军医处长,并受令组建军校医院,兼医院首任院长。亲自参与北伐战争,为炮火纷飞的战场救治伤员,提供前线医疗保障。他多次亲临前线,不顾危险,拒绝众多将士的劝阻,带领下属众收治伤员,发放药品,以鼓励士气,保障医疗供给。深受黄埔师生、北伐将士的尊敬,也受到北伐军司令部的表彰与嘉奖。

投身医界 回报故乡

1927年,陈魏毅然从军界转向医界。他先后任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和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不断开展医学讲座与研究,颇有医学成果,历经数年,出版不少书籍。后又在青岛市任卫生部门负责人,创立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并兼医院院长之职。1946春,陈魏十分牵挂故乡的发展,当时绍兴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省立医院(现绍兴市人民医院)因抗战结束从温洲永嘉迁来,急需院长人才,应当时浙江省卫生厅长之邀,陈魏毫不犹豫答应了。由于医院刚从永嘉迁来,坐落于绍兴城中东街开元寺(今市区东街561号),各方面条件十分艰苦,仅有病床三十六张,房舍简陋,下雨漏水,设备破旧,人手短缺,技术低下。由于资金十分的紧缺,医务人员正常的工资都难以维持。

陈魏面对种种压力,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城市不辞辛劳,奔走呼号,用自己原先曾在政界、军界尚存的影响力,联络拜会多方商贾名流、军政显要,力争多方集资,尽管此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他的赤诚深深感动了邵力子先生与梅兰芳、马连良等京剧大师,大家纷纷捐款以表爱心。同时发动由“旅沪绍兴同乡会”领衔,由梅兰芳等京剧大师在上海大剧院义演三天,进行现场建院筹款募捐,共募集款项法币三亿元。绍兴诸多士绅如朱仲华、金汤候等人,纷纷竭力予以帮助,慷慨解囊,其余不足的部分由陈魏多年积蓄与变卖家产所垫付,“省立绍兴医院”(现人民医院)得以扩建与改善。他还创立了当时绍兴的护士学校、助产士学校(绍兴卫校前身),设置地方病研究所,添设妇保产院、设立传染病院,于绍兴全市各处设分院或卫生院,填补了绍兴市卫生专业机构设置的空白。

晚年的陈魏是绍兴首届政协委员,并担任民革、佛教协会等诸多领导职务。他不断参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社会活动,并提交议案。其“广种果树,绿化祖国”的提案,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并给予采纳,受到周总理的赞赏,并多次打听询问陈魏先生的生活情况。据母亲回忆,“先祖父经常在闲暇时间回忆、谈论革命往事,尤其黄埔军校的非凡经历让他兴奋不已。周总理在日理万机,忙于国家大事之际,仍不忘对他的关心,让他终身难忘!”

1971年10月,陈魏仙逝,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