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风采 > 民革岁月 > 柳亚子与陈绵祥、林北丽诗词唱和 > 

柳亚子与陈绵祥、林北丽诗词唱和

来源:  时间:2015-05-21

 

1944年,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柳亚子请画家尹瘦石画了一幅画,名《东都谒庙图》,是对抗日战争胜利的预言,最终完成于1945年10月。东都即台湾,柳亚子想象抗战胜利后,台湾将收复,自己与夫人郑佩宜带领亲朋好友将赴台湾拜谒郑成功的延平郡王庙。该画实际于1945年完成,柳亚子请叶圣陶先生题篆书“东都谒庙图”五字,并附《东都谒庙图记》、《南明延平王三世庙谥议》及《二十一叠九字韵》诗,以瘦金体行书写就。在《东都谒庙图记》文中,柳说:“图中人凡七,余与内子郑佩宜外,兄事余者得二人,父事余者得三人……长为吴江陈馨丽,余呼为祥妹……最少则闽侯林北丽,余呼为淞妹……”文中的祥妹是陈去病长女陈绵祥,淞妹则是林景行与徐蕴华的女儿,林庚白之妻林北丽。

 

 

“祥妹” 陈绵祥

南社创始人之一陈去病与另一创始人柳亚子的父亲柳念曾、叔父柳慕曾同为吴江人,同为诸杏庐的弟子,都是雪耻会成员,因此柳亚子比陈去病“晚”了一辈,于是,陈去病长女陈绵祥也就成了柳亚子的“祥妹”。

祥妹陈绵祥(1900-1985),字亨利,一字馨丽,号希虙,陈去病长女。因家学渊源,国学根底深厚,在父亲陈去病及南社诗人徐自华、徐蕴华的影响下,爱好诗词,学习诗词,被“亚哥”柳亚子称为“桑海文章第一才”。

1918年陈去病赴广东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军政府,绵祥作《寄父粤东》一律,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寄父粤东

三宿出昼异接浙,未逢伯乐孰相识。

世事凄桑独善佳,况乎儿女常相忆。

离乡背井日迟迟,昕夕柔亲事培植。

仰天俯地一长吟,梦绕椿庭如在侧。

1921年8月14日,绵祥由柳亚子、余十眉介绍加入南社,入社序号1100,是南社的后期社员。1922年6月,绵祥参加了南社第18次雅集,也是最后一次雅集。1923年10月,她参加了新南社成立大会,成为新南社社员。

1924年,绵祥作《秋梦馆焚馀诗草》,亚哥写“秋梦馆焚馀诗草叙”。两人友谊绵长,柔情丝丝,鸿雁往返,互诉心曲,唱和诗词数十首,流传至今。如:

和亚子欷字韵

怅望东江欲一欷,何曾雅集对香匜。

故家零落慈颜杳,人事苍茫昔景非。

风起正思鲈脍美,菊残犹有蟹螯肥。

知君应作消寒会,重向迷楼认酒旗。

该诗得到了南社前辈的一致赏识,称其为“才女”。

1930年,绵祥东渡日本留学,亚哥写道:

送馨丽东渡

三渡蓬莱岛,婵娟意亦强。吐丝休束缚,鼓翼又飞翔。

扶病君堪念,埋忧我自伤。海中珍重看,曾否见红桑。

作为感谢,绵祥答道:

谢亚子送行

浩荡沧波里,重来亦太狂。异乡兼病疟,漂泊孰扶将。

世事凭谁问,生涯黯自伤。稚儿更堪念,欲语泪先行。

那时,绵祥首次婚姻失败,不得已留下3岁的儿子交与娘家抚养。留学日本,一是变换环境,躲避世俗的聒噪,二是学习日本先进的蚕桑科学技术,希望能够工业救国、科技救国。唱和之间,祥妹的黯伤、无望,对幼小儿子的思念与牵挂,以及亚哥的关怀、鼓励,希望她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生动逼真地呈现在字里行间。后来祥妹在日本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蔡邦华,并于1934年在上海结婚,亚哥是证婚人。

抗战爆发后,祥妹随夫蔡邦华工作的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湄潭,而亚哥亚嫂却先滞留在上海后流亡到香港,珍珠港事件后又辗转到桂林。即使在抗战时期,通讯不便,祥妹与亚哥的诗词唱和照样进行。如1941年元宵,祥妹有七绝一首:

元宵

五年客里度元宵,争奈金枝澈夜摇。

但祝来春今夜月,莫从此处慰羁廖。

亚哥和之:

几见全吾不禁宵,星灯火树澈天摇。

开天盛事都如梦,燕草穷荒有寂寥。

1945年9月,国共在重庆谈判,毛泽东主席将其1936年2月的旧作《沁园春·雪》赠柳亚子,柳亚子激动万分,立即将此事写信告诉了祥妹。对共产党充满信心,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祥妹因此写下了慷慨激昂的《龙吟曲》:

八年抗日凯歌,牺牲多少英和烈。吴头楚尾,江滨海甸,滔滔碧血。革命先锋,工农战士,志坚如铁。有壮怀忠悃,红心报国,以身殉,千秋业。长忆江东转战,履艰危,奇冤终雪。中原板荡,南天柱立,青松高洁。敌后荆榛,奇兵挺进,制胜方略。仰延安北斗,光辉指路,扫强梁灭。

1958年6月21日,亚哥病逝,祥妹作诗痛哭:

悼亚哥

两世通家有夙因,杜陵兄妹最相亲。

伤心检得先人泽,新旧啼痕辨不清。

理罢遗诗积泪痕,秋窗寂寂渺无声。

琴书满架知音逝,从此何人可执经。

我愧年来逸兴迟,强持班管写君诗。

人琴之痛何事已,泪眼书写几卷词。

诗中将伤心之情、怀念之意倾述的淋漓尽致。3个月后的中秋节,祥妹再作“忆亚老”诗一首,讲到中秋与端午都是中国的好佳节,但对她来说却是伤心日子,因为中秋是父亲陈巢南的仙逝之日,端午是亚哥柳亚子的驾鹤之时,诗中表达了要保护好亚哥遗集的愿望,后来祥妹帮助亚哥的女儿无非、无垢姐妹整理亚哥的诗词稿件。祥妹说,亚哥的字不好认,但她认得。《柳亚子诗词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倾注了祥妹的一片心血。

“淞妹” 林北丽

南社诗人徐蕴华(小淑),1909年嫁福建人林景行(寒碧),媒人是陈去病。同年南社成立于苏州,景行与徐氏姐妹同入南社。婚后小淑与景行共生育两个女儿。长女惠,乳名禾儿,次女北丽(因孕于沈阳),乳名淞儿。1916年8月7日夜,景行从上海《时事新报》报馆外出,赴挚友梁启超之约,在静安寺路马霍路口被英国人克明的汽车撞死,年仅30岁。此时,淞儿出生才18天。

淞妹林北丽(1916-2006),幼年在上海中西女中附小读书,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11岁初小毕业,转到杭州省立女子中学附小读高小,在读高小时,北丽拜名家徐元白为师学习古琴,又学会了小提琴、绘画和围棋,可谓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北丽12岁考入浙江省立女子中学初中部,15岁考入浙江省立高级中学。1935年,19岁的北丽考入南京的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因学校规定一年级新生不能住学校宿舍,小淑便安排她住表侄徐益棠家。住了一段时间,北丽讨厌表嫂的风流作风,也不能忍受表嫂的白眼,小淑就把她托付给了陈去病女儿陈绵祥。

在陈家宿住时,北丽因喜欢南社诗人林学衡(庚白)的诗词,绵祥便将庚白引荐给了她。庚白的翩翩风度与横溢才华,一下子抓住了北丽的心。就像当年巢南做媒成全小淑与寒碧一样,绵祥做媒成全了北丽与庚白。1937年,21岁的秀外慧中、使气矜才、白眼天下的林北丽与41岁的离过婚的、有五六个孩子的林庚白在上海订婚,订婚宴上的介绍人是柳亚子。就这样,祥妹与亚哥促成了淞妹的婚姻。婚后两人气质相投,词曲唱和,取室名“丽白楼”。

庚白擅长写诗填词,曾自信地说:“十年前,郑孝胥今人第一,余居第二。若近数年,则尚论今古之诗,当推余第一,杜甫第二,孝胥不足道矣。”1912年庚白在老乡手中看到了《南社丛刻》,由老乡引荐结识柳亚子并加入南社。1928年,柳亚子从日本避难回国,庚白找到柳亚子,两人谈诗词、论革命,一日几函,无日不见。北丽嫁给庚白之后,自然而然成了亚哥的淞妹。

1941年12月1日,丽白夫妇到达香港,12日,日寇全面占领香港。19日的傍晚,丽白夫妇从黄家后门悄悄外出,被驻守天文台的日军发现,开枪射杀,日寇的子弹穿过北丽的右臂,射中庚白的心脏,年仅45岁的诗人竟真的倒下了。

1942年夏,北丽将家破人亡的噩耗写信告诉了母亲小淑,正在避难中的母亲想到了陈绵祥与柳亚子,便写信给远在贵州湄潭的绵祥,并附北丽家书,托她转寄给柳亚子。信件辗转到了柳亚子手中时,已是1943年初了。那时,北丽带着庚白的诗稿随进步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从香港撤退到曲江,从陈家接到了应抗。但接下来怎么办,北丽六神无主。正在这时,接到柳亚子的电报,邀她去桂林,因此淞妹终生不忘柳亚子的相助之恩。

1943年4月4日,淞妹到达桂林见到柳亚子,柳亚子作七律一首:

赠北丽,四月四日作

两世交情四十春,生死流转又兹辰。

英魂南海埋冤恸,故国西泠雪涕频。

钟阜因缘愁作茧,鉴湖衣钵好传薪。

遗编独抱林君复,封禅无书喜海漘。

柳亚子还在诗前写了长序,讲述了淞妹的身世,并表示将为林庚白遗诗出版印行。两人在桂林编辑《丽白楼自选诗》和《丽白楼遗集》。其中《丽白楼自选诗》由柳亚子交叶圣陶,1946年开明书店出版,而《丽白楼遗集》至1958年柳亚子去世都未能出版。1996年由周永珍女士编辑,靠柳无忌赞助,《丽白楼遗集》列入《国际南社学会·南社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了排解淞妹家破人亡的伤痛,柳亚子带淞妹赴友人集会、看戏曲电影。谈诗论词,淞妹的诗才又在迸发着光芒的火花。柳亚子便不断鼓励淞妹向诗词方面努力,使淞妹重拾自我价值。

北丽年轻漂亮、活泼开朗,在柳亚子的极力引荐下,在桂林的文人圈子里很有人气,也不乏追求者。柳亚子曾建议淞妹和“皖水英才”章伯弢结婚,但是淞妹未接受他的建议,而是嫁给在盐务局工作的高淡如。因为一、高淡如喜爱林庚白的诗词,二、高淡如待应抗、应胜如同己出。

解放后,淞妹大隐于上海,使用林隐的名字,在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图书馆任职,柴米油盐、相夫教子。同时,她还隐去了与庚白的结婚史及与柳亚子的关系。1958年柳亚子去世后,她封笔谢知音,就像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一样。

林北丽在桂林与柳亚子密切来往的一年多里,有一百五十多首诗作。1945年在重庆与柳亚子的短暂相聚,约有一百七十首诗作。如果她早20年出生,她一定是南社的另一位“咏絮才”。可是她与柳亚子的诗词及来往书信,在“文革”中都付之一炬,实在可惜!

1987年柳亚子百年诞辰之际,淞妹复出了!缘起同事在参观柳亚子故居时,从展览照片中认出了她,并向当时的故居负责人提供了她的通讯地址。淞妹接到了纪念柳亚子诞辰百年活动的请柬,来到吴江,与众多新老朋友见了面,恢复了本来的面貌,并活跃在南社与柳亚子的研究领域,再现当年风采。从1987年到2005年,林北丽写过一些文章,给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史料。

2006年9月14日,林北丽入院,打电话给文怀沙,她即将辞世,嘱文怀沙书写悼词,她将怀抱文怀沙所书悼词一同火葬,这样就了无遗憾。于是,文怀沙写了《神州有女耀高丘——献给林北丽的悼词》。一个月后的10月中旬,林北丽怀抱这篇悼词,安然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