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员风采 > 【心得体会】学规强作风,履职续初心 > 

【心得体会】学规强作风,履职续初心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5-09-04

  今年“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让我这个兼具兰州高新区创建办资料组组长与2019年入党民革党员双重身份的人,在回望与前行中更清晰地触摸到初心的温度。从2022年12月国画《硕果累累》入选民革甘肃省委会“奋进新征程 共筑中国梦”书画展,到2024年以来《关于治理交通拥堵的建议》《关于解决我市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的建议》《关于增设兰州智慧供应链基地的建议》等多份提案被兰州市政协重视采纳,再到今年《以金为“钥” 驱动金城关投资消费双增长的建议》的酝酿成形,笔墨间的寄托与履职中的担当,始终在八项规定精神与民革优良传统的指引下相互激荡,共同铺就了一段以初心为墨、以行动为笔的成长之路。

  《硕果累累》的创作初衷,本是借饱满的果实寄托对中共二十大后发展的憧憬。参展时一位老党员的一句“画中硕果要成真,还得靠脚踏实地的干”,让我对“作风”二字有了初浅感悟。而主题教育中对八项规定“求真务实”要求的深学细悟,更让我明白:无论是创建办的资料整理,还是民革党员的建言献策,都容不得半点虚浮。2024年撰写《关于治理交通拥堵的建议》时,我摒弃了“高大上”的空泛表述,而是带着资料组工作中积累的“从数据看实效”的习惯,把创城实地测评中记录的路口拥堵细节、群众反馈的出行痛点都写进调研笔记,最终转化为“优化车道分配”“增设临时停靠带”等具体条款。这份建议被采纳后,看到交警部门据此施划的黄色泊位,我忽然懂得:画里的“硕果”要变成现实的成果,靠的正是八项规定倡导的“力戒形式主义”,是民革前辈传下来的“调研要沾泥土”。

  主题教育的深入推进,让我对民革优良传统中“求真务实”的作风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这种体悟在撰写《关于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的建议》时尤为深刻——在市文明办的学习交流中,与文明办同志分享的“彩礼攀比致婚育难”案例,与创城资料中统计的“乡风文明建设薄弱点”相互印证,让我意识到这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影响乡村振兴的短板。那些在交流中记下的“彩礼账”、从创城数据中梳理的“婚恋难”症结,最终化作建议里“推广集体婚礼”“建乡村婚恋站”的土办法,而这份被采纳的建议,恰是对“强作风”最朴素的诠释。这种作风也自然融入了我的双岗实践。构思《关于增设兰州智慧供应链基地的建议》时,高新区招商局干部结合最新产业扶持政策提到“物流信息孤岛制约企业落户”,这一提示让我茅塞顿开。我结合创建办工作中对城市功能配套的观察,将政策导向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对照,让建议既呼应了产业发展方向,又切中了市场主体痛点,实现了“接地气”与“懂政策”的有机结合。今年的《以金为“钥”》建议,更是延续了这种思路——在金城关实地走访中捕捉的文旅发展痛点,成了建言的核心,这既是对民革“履职为民”传统的传承,也是对八项规定“深入基层”要求的践行。

  创建办资料组的工作教会我“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据”,民革的履职经历则让我懂得“言为心声、履职为民”。《硕果累累》入展时,我在画作旁题的是“硕果累累”,如今看来,这简单四字恰是“树形象”的真谛——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民革党员,形象都藏在对群众的用心里,藏在让“硕果”从画中走进现实的担当里。主题教育让我更加珍视这种双重身份的互补:把创城工作中发现的民生细节,变成民革建言的鲜活素材;将民革调研形成的共识,融入创城资料的分析优化中。当看到自己撰写的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当群众说“你们的建议写的真不错”,我知道,这便是“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结出的“硕果”,是八项规定精神与民革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从笔墨寄情到履职践行,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初心。作为新时代的民革党员,我将继续以主题教育为引领,让每一次提笔都连着民心,每一次行动都透着担当,在双岗履职中续写更多“硕果累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