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朱蕴山|身怀团结法宝的“智多星”(上)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朱蕴山|身怀团结法宝的“智多星”(上)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1-07-02

  在创建新中国、人民政协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员,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在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民革和民革前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民革前辈与新中国》| 连载第4期

民革中央宣传部 编

图片

  朱蕴山(1887-1981),名正锟,号蕴山,安徽六安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9年4月6日,上海《新闻报》头条版位刊登了一条独家新闻,大字标题为:《刘仲华由平飞抵首都,同来三人坚不露姓名》(刘仲华实际是刘仲容,此标题为当时报道有误)。字里行间透露了从北平来了四位“神秘客”,“他们来与和谈有关”,还特别提到“其中一位留有仁丹胡子”。这则报道震动了南京、上海新闻界,记者们四处奔波,到处打听“神秘客”是谁。这位留有“仁丹胡子”的神秘人物,就是肩负推动和谈任务的民革创始人朱蕴山。

  足智多谋的“仁丹胡子”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派出谈判代表团飞往北平。4日下午,周恩来到北京饭店,与李济深碰头交换意见,随后即与朱蕴山等人开了一个小会,决定由朱蕴山与刘仲容、李民欣、刘子毅一起秘密前往南京,敦促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接受和平谈判协定。出发前,周恩来把自己的一盒名片交给朱蕴山,嘱咐道:“只要国民党军政要员留下不走,解放军过江后,见到名片,均受保护。”接受任务的次日,朱蕴山等人就飞往南京。

  4月5日,南京天空晴朗无云,飞行十分顺利,朱蕴山等人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直接被秘密安排入住南京大悲巷白崇禧公馆。没想到,第二日就被密切关注和谈的媒体捕捉到了蛛丝马迹,并在报纸上公开报道。

  因需机密行事,朱蕴山等四人深居简出,分别见到了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于右任等人,并向他们转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谈判的意见,劝其认清形势,结束内战。同时,他们还做了大量争取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的工作,并深入细致地了解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情况。

  对于李宗仁,朱蕴山曾说:“李济深看在老朋友份上,在这最后关头还是要拉他一把,我这次来就是这任务。”当了解到蒋介石虽然隐退,但仍在幕后控制大权,“划江而治”是其能接受的最后方案后,朱蕴山立即向中共中央进行汇报。

  毛泽东、周恩来得知情况后,旋即电报指示:“俟朱蕴山等北返后,条件均可再议。”中共中央此种策略处理,主要是出于对朱蕴山等人安全的考虑,这让朱蕴山深受感动。

  鉴于这种情况,和平谈判势必破裂,北平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张治中、邵力子等人在周恩来的劝导下,已决定留在北平。为防止蒋介石扣留代表团家属为人质,朱蕴山在准备离开南京时,还秘密将邵力子的夫人傅学文等人带回北平。他精心安排,嘱托傅学文不要带任何行李,佯作到机场为自己送行,在飞机起飞时,让傅学文与代表团一起登上飞机,返回北平。

  虽然和谈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朱蕴山等人此行的工作却深入人心。于右任见大势已去,黯然离开南京前给沈钧儒先生写信道:“蕴山、泽霖两兄来,晤谈甚快。大示对国家安危、人民疾苦殷切关怀,实深感佩!”从信件的只言片语中,不难看出朱蕴山的工作确实打动了于右任等人。

  在错综复杂的情势下,中国共产党和民革之所以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朱蕴山,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在政治工作中非常细心,懂得讲究工作方法,善于细致地考察多方因素后制定策略,有方法、有技巧地解决各种问题、完成组织任务。

图片

  ▲194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指示下,朱蕴山从北平秘密前往南京推动和谈。儿子(朱世昌,后排右一)、儿媳(金士荃,前排右一)、孙子(朱德存,前排左一)随行到南京,这是他们在南京的合影。

  1948年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分批进入解放区,共商国是,筹备新政协会议及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相关事宜。李济深是国民党的元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望,在中共的邀请名单中,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名列首位,但港英当局对其严加监视。

  朱蕴山为了帮助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安全离港,北上奔赴解放区,他绞尽脑汁设计了请客障眼法、敷衍障眼法、小艇游览法、迂回上船法、夜色障眼法等一套隐蔽的掩护措施,并把出发时间选在了港英当局的圣诞节放假期间。出发前,朱蕴山陪同李济深、何香凝等在海湾码头登上游艇,佯装散心,又带着酒肴与李济深一起坐上交通员掌舵的游艇装作去海上游览,入夜以后,借着暮色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登上阿尔丹号。为躲避海关检查,他们一起栖身于船长室。虽然海上有舰艇盘查,天上有飞机盘旋,阿尔丹号还是有惊无险地于次日凌晨安全出港。从1948年12月26日至1949年1月7日,历时12昼夜,顺利到达东北解放区大连港。

  尽管船上的生活比较艰苦,朱蕴山却因为即将奔赴解放区、筹备新政协,心中无比兴奋,诗兴大发,赋诗数首,汇集成《赴东北解放区舟中杂写》。在组诗的片头,他写道:“环海早无干净土,百年阶级忾同仇。神州解放从今始,风雨难忘共一舟。中山事业付殷顽,豺虎纵横局已残。一页展开新历史,天旋地转望延安。”在结尾部分他分享了到达解放区的喜悦:“解放声中到大连,自由乐土话翩翩。狼烟净扫疮痍复,回首分明两地天。”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内心对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喜悦之情。

  舍己为人,威望素著

  无论是赴南京谈判,还是护送民主人士北上建立新中国,无处不体现朱蕴山的真诚与智慧,这也与朱蕴山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朱蕴山幼年时经常听父亲讲清王朝的残暴统治和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年少时又耳闻目睹了安徽人民反对西方教会的斗争,后来参加了徐锡麟领导的安庆起义,亲眼目睹了清政府疯狂镇压起义、残酷杀害徐锡麟的整个过程,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15年底,袁世凯图谋称帝,朱蕴山在安徽秘密组织武装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为了筹集反袁经费,他毅然决定变卖自家田地。在和弟弟朱珩山说清原委,征得同意后,将家中40多亩山田留出四分之一给家人养家糊口,其余全部变卖,筹得1200余银圆,全部投入反袁斗争。

  1926年春,安庆“三二三”事变后,朱蕴山断然拒绝蒋介石的收买,直言劝蒋:“总司令,我们还是不要走太平天国的末路——自相残杀。我劝总司令最好要搞好国共合作,中山先生的遗教是不错的。”此番言论引起国民党内部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大家极为佩服他能够不畏权势、直言相劝的勇气。此后,为人正直和不惧威权的鲜明特点成为朱蕴山团结各方力量的名片。

图片

  ▲位于安徽六安的朱蕴山纪念馆。

  朱蕴山重视友情、讲义气,处处以同志的安危为先,不畏牺牲,待同志如亲人。他与段瑞兰、杨允中、沈全懋等在安徽谋划反袁称帝的武装起义,因计划泄露,杨允中在上海被捕,安庆封城缉拿朱蕴山等人。时任安徽省警务处督察长崔少垣与朱蕴山是知己,特别为他密备两张出入安庆城的证件,要他速走。当时,段瑞兰、沈全懋也在安庆城内受到缉拿,同样需要出入城证。为了掩护二人,他果断决定将两张出入城证交给他们,自己则被捕入狱。1931年,邓演达遭叛徒陈敬斋出卖被捕,朱蕴山也是拼尽全力营救,他对革命事业和同志始终怀有一副舍己为人的热心肠。

  无数次的生死之交,为他在革命斗争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成为他团结人、凝聚人的精神核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