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王昆仑|周总理称他为“不管部部长”(上)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王昆仑|周总理称他为“不管部部长”(上)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1-07-05

  在创建新中国、人民政协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员,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在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民革和民革前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民革前辈与新中国》| 连载第5期

民革中央宣传部 编

  王昆仑(1902-1985),原名汝玙,字鲁瞻,江苏无锡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等职。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第六届中央主席。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5年5月10日,是雾都重庆少见的一个晴朗的日子,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进入第6天。上午8时许,会议在浮图关某礼堂举行,会场内步履杂沓、人声喧嚣,有一人未与旁人寒暄,独自步入会场,坐在自己的代表席位上,默默地思索着……

  他是谁?他在思索着什么?他又将会干什么?

  为抗日质询蒋介石

  终于等到审议军事报告的环节,这人一脸肃然地站起来,向大会主席程潜提出:“我要发言质询。”程潜循声往台下一看,说道:“是王昆仑委员,请发言。”

  此人正是王昆仑,他单刀直入地连提三条质询:

  “抗战已经14年,前线军民流血牺牲,西北大后方却屯兵数十万,为什么不开出去打日本?”

  “中国是盟国之一,现在盟军正在大举反攻,我们却连遭败绩,政府对协同盟国作战,有无周密计划?”

  “第十军方某,在衡阳兵败被俘,只身回渝,招摇过市,据说是负有特殊使命,被敌方有意放回来的,现在道路传言,报章争载,希望军事当局有个明白回答,以释群疑。”

  三项质询重若金石、掷地有声,仿佛是在全体代表面前揭蒋介石的秃疮,激起了会场的轩然大波。会议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与会者纷纷窃窃私语,大会秘书长吴铁城则使劲地在台上敲着木榔头大喊:“大家安静,大家安静……”

  这时,有人将王昆仑在会场质询的情况报告给没有出席这天会议的蒋介石。上午11时50分,快到散会时间,蒋气急败坏赶到会场,怒冲冲地走到大会主席台,声嘶力竭地骂道:“你王昆仑是不明真相,还是蓄意攻击?你污蔑我方军长,就是污蔑我们全体抗日将士……你现在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你公然在国民党的大会上,替共产党说话,你像国民党的代表吗?……简直是共产党的代表!……你王昆仑吃国民党的饭,在家里暗通共产党,你以为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吗?”

  暴跳如雷的蒋介石已无法控制自己,头上青筋暴绽,骂了一个多小时还余怒未消,言辞中浙江土话频出。台下国民党右派高喊:“拉出去枪毙!拉出去枪毙!”

  王昆仑却神色自若,昂然站了起来,收拾好文件,整整衣服,正气凛然地走出了会场,以此表示他无言地抗议。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社会,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经幽默地评价说:“十年中委无人知,一骂成名天下闻。”毛泽东闻知此事,赞誉王昆仑为英雄,言人不敢言,为人之不敢为,殊可钦佩。

  王昆仑不仅痛恨蒋介石的独裁,更敢于直接揭露其短,这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反对蒋介石,早在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期间,王昆仑就因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当面顶撞。

  当时,潘汉年等代表陕北党中央起草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的公开信。蒋对此信极为不满,在会上问冯玉祥是否知道,冯当即表示早知道,蒋追问是怎么知道的,冯说是王昆仑给他的。蒋转而厉声责问王昆仑是怎么知道的。王昆仑镇定地说:“这封公开信早就送报馆了,我是听他们说的。”蒋又厉声追问:“那你一定也读过共产党的《八一宣言》了吧?”王昆仑毫不相让:“据我所知,岂止是我王昆仑一人读过《八一宣言》?蒋委员长您不是也读过吗?”蒋无言以对,气得拂袖而去。

  一个月之后,蒋介石被冯玉祥质问为什么不把中共《致国民党公开书》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传达,蒋听了一愣,反问冯玉祥:“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冯答:“我是听王昆仑说的!”

  蒋愤怒地责问:“又是你王昆仑!你又是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消息的?”王昆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从法国出版的中文报纸《巴黎时报》上看到的。”蒋训斥:“堂堂的国民党候补中委,为什么专看外国的报纸?”王昆仑再次反问:“中山先生亲自制定的国民党党章有没有规定国民党党员不允许看外国报纸?”蒋张口结舌,再次无言以对。

  王昆仑的行为,特别是为了抗日的三次当面质询,让蒋介石非常记恨。他不仅常常被跟踪、监视,甚至被列入了国民党特务的抓捕和暗杀的黑名单,但他无所畏惧,依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推动抗日。

  两见孙中山,加入国民党

  王昆仑年少时就曾苦苦探寻救国、革命之法。他出身名门,是东晋书圣王羲之67代孙。王家世居名门望族,直到王昆仑出生时,还是无锡八大家之首。他的曾祖父王恩授,于清咸丰五年中举,曾受过同治皇帝的嘉奖。祖父名忠荫,官居三品,父亲王心如先后历任山东平原、海丰等县的知县及无锡税务所长,母亲亦出身名门。王家世代重视文化知识学习,既是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

  年轻的王昆仑在乱世中很早便接受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他认为追随孙先生革命才是救国救民的出路。1922年末,王昆仑组织北京学生代表团秘密赴上海寻求上海各界对北京学生运动的支持。当时的王昆仑是一个“向往革命而又不知道如何‘革’法”的热血青年,他非常希望可以见到孙中山,请孙先生给予指导。

图片

▲位于无锡鼋头渚公园内的王昆仑故居及塑像。

  幸运的是,王昆仑等人在莫里哀路孙中山的私邸见到了孙中山和宋庆龄,亲耳听到了孙中山对于他们进行革命的指导:“你们的斗争,也不是北京一个地方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斗争……”此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要推翻北洋军阀政府,不能依靠南方军阀,也不能依靠这支军队进行北伐,同时还必须在北方特别是北京开展各界人民反抗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动摇北洋军阀政府的基础。孙中山先生的一席话,给王昆仑等人指明了斗争的大方向,使他豁然开朗。

  这次与同学们一起面见孙中山,让王昆仑非常兴奋,但是他觉得还不够,还有很多不便于当场请教、许多当时还不能搞清楚的革命道理,他希望能单独拜见孙中山先生,再次请其予以指点。

  过了几天,王昆仑寻求孙中山秘书国民党元老谢持的帮助,希望谢持能再次引荐。谢持非常感动于王昆仑的诚挚,答应帮忙联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22年12月底,孙先生在百忙之中不仅再次约见了王昆仑,还挤出时间与之长谈。当得知王昆仑还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孙中山欣然引荐其加入中国国民党。

  回到北京后,王昆仑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在北京学生中广泛联络革命同志。在王昆仑的努力下,他在五四运动后组织曾与同学一起成立的民治主义同志会全体成员加入国民党。这个以王昆仑为核心的秘密国民党支部是北京大学学生中的第一个国民党支部。王昆仑在积极、秘密的发展国民党党员的同时,又奋发研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代表著作,为之后参加革命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