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谭平山|人民监察制度探索者(下)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谭平山|人民监察制度探索者(下)

来源:  时间:2021-10-12
  在创建新中国、人民政协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员,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在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民革和民革前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以笔为枪,投身建国

  民革成立后,谭平山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民主运动中来,仿佛找到了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撰写文章为革命呼号的激情,连续在《华商报》《群众》上发表多篇署名文章。他号召巩固统一战线、粉碎破坏和平的阴谋,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他支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称之为“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最忠实的实践”;他代表民联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联合致电毛泽东,积极响应“五一口号”;他还比较了新旧政协的根本不同,指出“新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分担革命责任的会议,而不是分配胜利果实的会议”。

  不止撰写文章,他还频频参加各种民主人士的集会、发表演说,指明“行百里者半九十”,号召大家继续努力,汲取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一鼓作气推动民主团结进程。


  ▲谭平山《适时的号召》一文。

  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系列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驻香港的中共组织帮助下,大批滞港民主人士被秘密护送至北方解放区。由于谭平山的积极态度,他与沈钧儒、蔡廷锴等人第一批离开香港奔赴解放区。为了保证每一位北上人士的安全,他们在登船前全都化了装。9月15日,谭平山在香港登上苏联“波尔塔瓦号”轮船,经过16个昼夜的颠簸,终于进入东北解放区,投身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之中。

 

  1949年6月,谭平山被推选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负责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并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代表筹备会第二小组报告了起草经过和主要内容。在他的努力下,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即成稿提交新政协筹委会常委会,对于政协会议的名称、任务、参加单位和代表、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地方委员会等重大问题都做出了详细说明,奠定了我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框架。


  ▲谭平山在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起草经过。

  6月2日,民革专门召开中央谈话会,讨论组织的整顿和建设的任务,学习讨论周恩来建议的整理和发展组织原则。谭平山在会上指出:“我们是国民党民主派的联合,不是与反动集团的联合。如果这样,对革命不利。”建议组织路线要结合形势,团结更多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为统一思想,加强民革思想建设,谭平山还在民革内部刊物《民革汇刊》上频频发文,他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民革汇刊》创刊号的重要内容,号召民革“党员和全党也跟时代进步”,“时时自己检讨、改正错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加强团结,我们是有光辉的前途的”。

  不负党的信任,探索建立监察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谭平山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根据新民主主义精神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他开始着手建立人民监察制度、执行人民的监察工作,并梳理建立人民监察委员会组织机构的原则和今后的中心工作。谭平山深感这项工作是党对他的高度信任,虽然年事高、血压高,但他仍然认真负责地与监察委员会的中共组织合作共事,坚持处理人民监察委员会的事务,以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经常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意见。对于机关、部队、学校和国营企业中,大量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案件,从查证核实到定案处理,谭平山总是不辞劳苦,与监察干部们并肩战斗。


  ▲《民革汇刊》创刊号。

  为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监督体制和制度,谭平山不断加强人民监察制度理论研究,深刻总结这一制度的优越性,主张更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监督人民政府机关和一切国家工作人员,以迎接行将到来的大规模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光荣伟大的历史任务。1952年10月,谭平山在《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要积极参加司法改革运动》一文中,充分肯定了人民监察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并毫不讳言地揭示了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对人民负责,一丝不苟。1954年,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监察部,时年68岁的谭平山才离开了这个繁忙的工作岗位。

  由于监察委员会主要负责监察国家公务人员是否履职并纠举其违法失职,谭平山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家人。

 

  生活中,谭平山非常俭朴,平时以白粥加素菜当餐。据女儿谭宗文回忆,父亲一生常买旧衣旧鞋穿,并自以为乐。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搬到北京工作,为了不给国家增添麻烦,自己掏钱在北京买房子解决住房问题。儿子谭秉文是经济学家,本来有机会出国工作,但谭平山要求他留在国内为祖国服务。据外孙余川广介绍,他还严格要求子女和家属,从不利用特权为家人谋取利益,甚至怕地方政府知道外孙是自己家人而搞特权,刻意不公开联系。


  ▲谭平山文章。

  谭平山是克己奉公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渡过经济难关,决定发行公债。谭平山不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拥护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一文支持发行折实公债以解决暂时困难,而且以实际行动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在他的影响下,夫人孙荪荃在谭平山去世后把北京的房产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1954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谭平山受邀参与我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的讨论,他深入地学习和宣传,为能亲身参与到这项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中而感到自豪,满怀激情号召大家“让我们以欢欣鼓舞的心情迎接宪法草案的公布,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对宪法草案的献礼。”

 

  1956年4月2日0时20分,谭平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他一生真诚地信任着党,依靠着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