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宋庆龄|新中国名誉主席(上)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宋庆龄|新中国名誉主席(上)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1-06-21

  在创建新中国、人民政协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员,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在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民革和民革前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图片

  宋庆龄(1893-1981),广东文昌县(今属海南)人,生于上海。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等职。民革中央第一届名誉主席。1981年5月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第一、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民革前辈与新中国》| 连载第1期

  民革中央宣传部 编

  1949年8月28日这天,毛泽东很早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让给他准备衣服。一吃过午饭,毛泽东就换上皮鞋,穿上那套只有重大活动才拿出来穿的浅色礼服。尽管到前门火车站的路途不远,在毛泽东的催促下,汽车还是提前出发,下午3点45分毛泽东已经到了站台。

  中共中央领导人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还有何香凝、沈钧儒、陈其瑗、郭沫若、柳亚子、蔡畅等几十人先后来到站台,站台到处是手拿鲜花和彩旗的欢迎人群,大家欢快而又急切地等着一位重要人物——孙夫人宋庆龄的到来。

  此时,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在即,新中国成立在即。在国人心目中,宋庆龄端庄娴静、意志坚强,是中华民族女性的卓越代表,是中国人民英勇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一面旗帜。因此,在即将举行的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上如果没有宋庆龄的身影,那将是历史的遗憾。

  4点15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宋庆龄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前门火车站,列车尚未停稳,宋庆龄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车门玻璃后。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微笑着向人们招手致意。车刚停稳,毛泽东便出人意料地一步跨上车去,走进车厢亲自欢迎孙夫人下车。

  毛泽东伸出双手,与宋庆龄热情握手,亲切地说:“欢迎你,欢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宋庆龄高兴地说:“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向你们祝贺。”

  毛泽东说:“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筹建新中国的大业。”

  宋庆龄说:“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1949年进北平之初,毛泽东到火车站接过两个人,一个是宋庆龄,另一个是程潜。

  北上出席新政协会议

图片

  ▲1949年8月28日,宋庆龄在邓颖超等人的陪同下从上海抵达北平。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五一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邀请宋庆龄离沪北上,早在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西柏坡已经联名给宋庆龄秘密发出邀请电报:

  庆龄先生:

  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伫盼回音。

  毛泽东 周恩来

  子皓

  宋庆龄在上海受到国民党严密监视,行动不自由,身体又不好。华南局认真研究中央指示后,决定派中共著名特工华克之执行计划,先把宋庆龄接到香港,然后同何香凝一起北上。毛泽东、周恩来又致电方方、潘汉年、刘晓,请他们设法帮助宋庆龄北上。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

  经过认真思虑,宋庆龄用英文亲笔复函:“接获大札,敬悉伟大的主席和全党同志对我的关注,至为感激。经长时间考虑,确认一动不如一静。我将在上海迎接解放,和诸公见面。根据我的预计,蒋介石是无可奈何我的,请勿念。”宋庆龄看到毛泽东、周恩来发来的电文,心绪难以平静。她既为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深情所感动,更为中国革命大业终将告成而兴奋。2月20日,她伏案疾书,又用英文写下了给中共中央的复信:

  亲爱的朋友们:

  请接受我对你们极友善的来信之深厚的感谢。我非常抱歉,由于有炎症及血压高,正在诊治中,不克即时成行。

  但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的。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23年前被阻——将于不久的将来光荣地完成。

  尽管宋庆龄没有去香港,但是为了防止被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劫持去台湾,宋庆龄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经常变换住处。

  5月27日,上海解放。第二天,宋庆龄对来访的史良说:“解放了就好了。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她兴奋地对英文秘书卢季卿说:“现在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了,整个民族有了光明的前途。”

  上海解放扫除了宋庆龄北上参加建国大业的障碍。6月28日,中共中央特派中央候补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持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专程到上海拜见宋庆龄,迎接她北上。

毛泽东、周恩来在信中写道: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

  敬颂

大安!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庆龄先生: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耑上。敬颂

大安!

  周恩来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图片

  ▲毛泽东、周恩来致宋庆龄的邀请函。

  邓颖超抵沪当晚,并没有贸然上门,而是先让陪同来沪的廖梦醒先行试探,去看望宋庆龄,并说明来意。廖梦醒是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女儿,曾长期担任宋庆龄的英文秘书,深得宋庆龄信任。廖梦醒一提起北平,宋庆龄就深深地沉浸在对孙中山的怀念之中,她说:“北平是我最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宋庆龄此前两次北平之行都给她带来了深深的伤害。第一次她陪丈夫孙中山来北平,结果孙中山因病去世,当时她年仅32岁,首次北平之行对她造成的伤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1929年,宋庆龄第二次来到北平,是她到碧云寺为孙中山更换棺木。宋庆龄的两次北平之行都让她十分伤心,她怕去北平勾起自己最痛苦的回忆。但宋庆龄此时又很明白,新中国成立在即,这是无数人数十年浴血奋斗的结果。廖梦醒说:“北平将成为新中国的首都。邓大姐代表周恩来同志特来迎接你。”

  见面之后,邓颖超并没有着急把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信拿给宋庆龄,而是与宋庆龄叙述老朋友的别离之情。紧接着,邓颖超介绍了她参加土改、解放区翻身农民的喜悦和踊跃支前,以及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新政协筹备情况。正在宋庆龄听得入迷的时候,邓颖超适时把毛泽东、周恩来的信拿了出来并说:“我们党中央提出建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派我携带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亲笔信来上海看望您,邀请您到北平来商议国家大事,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看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信,宋庆龄深受感动,立时果断地、高兴地同意到北平。

  6月30日,上海解放刚逾一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在逸园饭店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大会,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她亲自撰写题为《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的祝词:

  向人民的胜利致敬!这是我们祖国建设和前进的动力。我们的旗帜是“生产”更多的生产。向人民的力量致敬!这是大地上的新光明。自由诞生了,它的温暖和光辉流传照耀到每一个为反动势力所笼罩的黑暗的角落。向人民的自由致敬!这是胜利的高潮,荡漾到每一个口岸。

  欢迎我们的领袖——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很艰难困苦的路程上百炼成钢、在乡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袖。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是的,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期——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碑。我们解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政策的束缚。我们铲除了封建主义。人民正走向新的、更光辉的高峰。敬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万岁!

  7月1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上海市委并转邓颖超电,对护送宋庆龄北上应注意的问题作出安排,提出宋庆龄病体难支,北上时应备头等卧车直开南京,然后再换卧车直开北平,并附餐车。

  当时有三个单位要推举宋庆龄为代表。7月18日,周恩来、李维汉致电中共中央华东局陈毅、潘汉年并转邓颖超,请他们就这个问题征询宋庆龄本人的意见。7月21日邓颖超复电周恩来、李维汉:“孙夫人表示因身体不佳不能参加任何团体的业务,也不愿参加任何团体,只愿以个人名义旁听的资格列席新政协会议。”邓颖超建议:“以宋为特别邀请代表,请中央决定。”中共中央接受了邓颖超的提议。

  8月6日,周恩来致电邓颖超:“新政协9月开会,孙夫人以8月下旬或9月5日前来为好,并请她9月下旬在北平参加中苏友好协会筹备会议。”1949年8月26日,宋庆龄从上海启程,乘火车前往北平。8月28日到达当晚,毛泽东宴请宋庆龄,相谈甚欢。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宋庆龄在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一起,共商建国大计。作为孙中山革命生涯的得力助手和忠诚伴侣,孙中山事业的伟大继承者的宋庆龄,更觉胜利来之不易,难以抑制喜悦和兴奋,她在会上发表了激情澎湃的讲话:

  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图片

  ▲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

  她号召大家:“让我们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富强的新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大会选举宋庆龄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开启了她为新中国奋斗的新篇章。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下午2时,宋庆龄主持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政府主席、副主席一起宣布就职。下午3时,宋庆龄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检阅海陆空军和群众游行队伍。

  开国大典后,宋庆龄返回上海。对于这次北上,1949年11月9日,宋庆龄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她说:“我这次到达北平时的感觉,和我在1925年时所经历到的真的是天壤之别。那时候,这历史的古城是各国帝国主义的基地,也是孙中山不幸逝世的地方。现在,这个城变成了人民的讲坛,我们听到了人民声震云霄的呼声。它是新中国的诞生地。”宋庆龄专门叙述了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兴奋心情,“接着是一连串各种各样使人兴奋的事情,有两桩是最使人感动的”,第一桩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二桩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宋庆龄在天安门广场上见证了这样动人的景象:“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的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各行各业的人都聚在那里了,工人、农民、教育工作者、学生、公教人员、文化团体、人民解放军,这一张名单永远念不尽,就像游行的队伍似乎永远走不完,一直走到深夜,火炬把黑夜照耀成白昼。中国真的学会了歌唱和舞蹈,因为有的是无穷尽的歌唱和有节奏的表演。”她激动地说:“总结一句话,我这一次北行真是一个灵感。它使我更加认识了人民的力量,具有历史性的政府诞生了。我亲眼看到了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真正革命精神所获得的杰出成就。北平的空气,使每个人离开以后,都带了决心,要献出他的每一分力量,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

  1950年她在《新中国的第一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而作》中还在欢呼:“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可纪念的日子,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一个快乐的日子。它标志着解放了的人民、新生了的中国的开始。从那一天,我们跨过了一个新的世纪的门槛,走向未来,走向人民的胜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