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宋庆龄|新中国名誉主席(中)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宋庆龄|新中国名誉主席(中)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1-06-22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宋庆龄早年追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是孙中山革命的新三民主义最坚决的捍卫者和继承者。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她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毅力、自我牺牲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行,与中国人民甘苦与共,宋庆龄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更是大功臣。

  早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与多名国民党左派成员及毛泽东、董必武等中国共产党人联名发表通电,予以严厉谴责。7月14日,当汪精卫等人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举行分共会议时,她发表严正声明,宣布与其彻底决裂。在南昌起义中,她被推选为由周恩来同志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并作为7人主席团成员。起义当天,她和毛泽东同志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号召一切革命者团结一致,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继续为反帝国主义与实行解决土地问题奋斗。

  1932年12月,她联络中外进步人士与知识界、文化界代表,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营救被捕的革命者,努力争取释放狱中的政治犯,“相信革命一定会建立自己的权利,建立中国的统一、独立和完整”。同盟成立以后,宋庆龄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她与何香凝、冯玉祥等人联名提出《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改变立场、团结抗日,她强调“内战必须不再发生,和平统一必须实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宋庆龄与何香凝等人联名打电报斥责蒋介石:“弹压共产党则中国有发生内战之危险,今后必须绝对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必须停止弹压共产党的行动。”

  1946年6月,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定,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从而挑起全国性内战。针对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共同愿望,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的行径,1946年7月23日,宋庆龄在上海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声明》,强烈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反对美国政府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认为解决危机的办法是立即实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组织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联合政府。

  这份声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声明还取得了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及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在内的世界正义人士的支持,罗斯福夫人发起了反对中国内战、反对美国军事援华的运动。在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在1946年8月开始,停止批准向中国出口作战用军事装备的许可证;9月29日,美国政府又发布一项指令,暂停交付计划中的一切军用物资。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利用宋庆龄的威望拯救摇摇欲坠的反动政府,但这些诡计都被宋庆龄识破。

  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在共产党和民盟缺席的情况下在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宋庆龄认为,建立联合政府才是“当前政局的唯一出路”,制宪国民大会将共产党和民盟排斥在外,所制定的宪法必然遭到共产党的强烈反对。1947年秋,蒋介石演出行宪国大的闹剧,以便“还政于民”,他们散布谣言说:“宋夫人在广州参加国大代表竞选。”宋庆龄对此非常气愤,在9月16日发表声明,严词予以否认:“此种传闻完全不确,我并无任何从事政治运动以图参加政府的意图。此外,我想这种消息是从广州发出来的,而我在广州既不是‘代表’,也不是正式居民。”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理总统,李宗仁为了在政治上筑起一道抵御解放军南下的防线,他广泛吸收民主人士和社会贤达参加他的政府,孙夫人是他争取的第一个目标。社会上传播着宋庆龄将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消息,企图给她施加舆论压力。但宋庆龄立即对此进行反击,于1月10日发表了《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宋庆龄的声明》,指出关于她将在政府中就职或职责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

  李宗仁仍然不死心,1月24日,他指派甘介侯带着他的亲笔信到上海拜见宋庆龄,信中说:“蒋介石凄然引退,宗仁不得不出而勉维现局,尤赖夫人出为领导,共策进行,俾和平得以早日实现,国家人民实深利赖。”宋庆龄看出李宗仁的目的是想利用她出面帮助收拾“蒋家王朝”的残局,因而坚决拒绝了李宗仁的请求。过了几日,李宗仁又乘专机来到上海,拜访了宋庆龄,请其以个人身份到北方一行,向中共领导人转达他“谋求”和平的诚意。宋庆龄再次拒绝了李宗仁的请求,并严正指出:“德邻先生,我曾明白表示过,在国民党未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以前,我决不参与这个党的任何工作。不久前,上海有些报纸造谣,说蒋介石下野,我要出山了,我立即发表辟谣声明,二十多年来,我的立场和态度始终一贯,不容有所变更。我要排除一切干扰,坚守在上海,以全部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国福利救济事业,团结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和正义感的中外友人,采用各种方法为人民的胜利、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力量,尽自己一份责任。”

  宋庆龄同志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全力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1945年12月,保卫中国同盟易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她与董必武同志为首的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密切合作,为解放区、为人民解放军募集药品和其他物资。她写信向外国朋友、向援华团体募捐,向战后掌握着大量救济物资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争取援助,并将大批物资送到解放区。她介绍外国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到解放区工作,她还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等地进行大量赈灾和救济工作,积极配合解放上海,这是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其他半官方团体所提供的国际救济资金和物资中,为在战争中出力最大、损失也最大的解放区,争取他们应得的一份。

  支持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是新政协的组成单位,宋庆龄在促成民革成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7年2月,李济深在秘密离沪赴港前,在沪秘密会见宋庆龄,向宋庆龄介绍了筹建民主派组织的设想,宋庆龄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并嘱咐他“多发挥作用”。1947年下半年,李济深、何香凝、谭平山、蔡廷锴、柳亚子、陈此生等人在香港酝酿成立国民党民主派联合组织。10月,他们具体讨论组织的名称、纲领、领导人选等重大问题。关于定名问题,当时柳亚子建议以“中国国民党民主联盟”为名,但也有一些人主张不用。不久,宋庆龄从上海捎口信给何香凝说:“早年我与邓演达、陈友仁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发表《莫斯科宣言》,以示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后来我曾考虑过临时行动委员会之下一步,可以改为革命委员会……建议考虑。”经过何香凝、朱蕴山等人的解释工作,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图片

  ▲宋庆龄文集《为新中国奋斗》图书扉页。

  筹备讨论会上,大家一致希望宋庆龄南下领导,遂推举柳亚子执笔,由李济深、何香凝、彭泽民、柳亚子、李章达、陈其瑗联名写就《上孙夫人书》。信中指出,国民党各级领导机关“在反动派把持之下也变成了背弃总理遗教,甘为独裁者自私和卖国残民之工具”。为此,他们决定在香港开一党内民主派代表会议,讨论本党新生与实现国内民主和平等问题,信中恳切地表示:“夫人为总理遗志的继承人,负有完成总理救国救民伟大事业的任务,所以我们深切盼望夫人命驾南来,主持中央,领导我们,内以慰全国人民暨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渴望;外以争取英、美、苏之同情。”朱学范作为中国劳动协会主席,通过协会在上海的关系,请俞志英同志到香港来。俞志英同志既在劳动协会工作,又在中国福利会工作,能够经常见到宋庆龄同志。朱学范把《上孙夫人书》交给俞志英,俞志英接受这个重大任务后,通过龚澎找到了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章汉夫,向他请示如何更好地去完成这一政治任务。章汉夫对她说:“你不用去上海了。宋庆龄同志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她赞成成立国民党的革命组织,并表示全力支持。她是不是参加这个革命组织,经她缜密考虑,认为以她现在的身份从事革命活动,比之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对革命更为有利。宋庆龄同志已把这个想法向我党谈了,我们党完全尊重宋庆龄同志的意见。”朱学范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分别拜访了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谭平山、柳亚子、陈此生等同志,将宋庆龄同志的意见转告大家。每个同志听后都很兴奋,纷纷表示要“把中国共产党和宋庆龄同志对我们的爱护和全力支持看作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在筹组民革的过程中,当宋庆龄了解到国民党特务准备赴香港谋害李济深时,立刻派专人到香港通知他加以防范。1947年12月,李济深专程由香港秘密赴上海,向宋庆龄汇报民革筹备情况,并恳请她南下主持即将成立的民革中央工作。宋庆龄重申留在民革之外从事革命活动要比参加民革更为有利,她坚决支持民革的成立,鼓励李济深等人把民革尽快筹建起来,把国民党里一切进步和愿意革命的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新中国而奋斗。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