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宋庆龄|新中国名誉主席(下)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宋庆龄|新中国名誉主席(下)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1-06-23

  参加新中国建设

  宋庆龄以昂扬的斗志热烈地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中,直至终生。陈毅建议宋庆龄:她在1927年以来发表的演讲、声明和文章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编印成书,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的发展、革命的思潮和革命力量的消长,从一个方面反映中国人民是怎么取得胜利的。1952年国庆节前夕,宋庆龄专门整理出版了个人文集《为新中国奋斗》,并由周恩来总理题写书名。为新中国奋斗 —— 这就是宋庆龄同志毕生致力的崇高目标,也是她革命生涯的最好概括。

  新中国百废待兴,宋庆龄以更加充沛的精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统一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而忘我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她大部分时间住在上海,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她经常往来于京沪之间,参加或有时主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会和常委会,参加最高国务会议,当有重大议案要讨论时,她非常忙碌,如1954年拟定宪法草案时,骨折后的她仍每天花大量时间看文件材料。宋庆龄不辞劳苦,认真调查研究,对于国家的建设、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作出了很大贡献。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经常就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和她交换意见,或书信往来。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宋庆龄经常到基层视察,倾听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发现基层工作中的经验,然后带到中央,参与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各种规章制度。1950年她视察了东北三省,1951年视察华北,之后又相继视察了上海、江苏等地。她完全赞成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常公开发表文章,热忱支持。

图片

  ▲1950 年 10 月,宋庆龄、林伯渠(左一)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农村视察,向农民了解情况。

  宋庆龄早年留学美国,出居日本,流亡苏联,是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士。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外交外事活动,多次出国进行友好访问,广泛开展民间外交,经常接待来华访问的国际友人和外国贵宾,为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她努力促进中苏友好,相继担任了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会长,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和平奖;扩大和加强同第三世界亚非拉国家的友谊;她还培育并准备在新的基础上重建同西方(特别是美国)及日本人民的联系,有意识地开展中国同外国妇女界的联系。

  宋庆龄立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积极从事世界的和平运动。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用诗的语言盛赞宋庆龄在保卫世界和平斗争中的大无畏气概说:“她不仅是‘一朵香满全球的鲜艳花朵’,而且是‘一头名副其实的力图冲破一切罗网的雄狮’。”1949年10月2日,即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天,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参加大会主席团。针对帝国主义进行核试验,宋庆龄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号召,带领中国人民开展签名运动,强烈要求立即停止核试验、销毁核武器。1950年11月,她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委员。1952年为反对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宋庆龄与郭沫若、茅盾等人联名发电,邀请亚洲及太平洋沿岸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士,共同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这一倡议得到热烈的响应,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344名代表、45名特邀代表参加了这个会议。美国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团。大会执行主席宋庆龄作为东道国中国的代表团团长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会后,根据决议成立了常设机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宋庆龄又被推选为主席。同年12月,宋庆龄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并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上她作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发言,她向大会建议:要求停止一切现有的战争,特别是朝鲜、越南等地的战争,停止一切的战争准备,立即切实地实现裁减军备,立即停止西德和日本的重新帝国主义化,把所有金钱和物资用于人民福利的需要;要求缔结五大国和平公约;要求一国不得干涉他国的内政、不侵略他国的领土。这次大会,对世界人民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斗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发言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

  宋庆龄经常给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写信,介绍中国革命的情况,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向宋庆龄建议,由她办一本杂志,向国外报道新中国情况。宋庆龄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亲自为这个杂志定名为《中国建设》。孙中山先生曾经办过一个名为《建设》的刊物,《中国建设》这个名字不仅标明这个杂志的主旨是报道新中国的建设,而且还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国建设》杂志于1951年开始筹备,1952年创刊,宋庆龄还从美国请来爱泼斯坦先生担任执行编辑。《中国建设》(后改名《今日中国》)在对外传播思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宋庆龄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投票。

  宋庆龄一直投入大量的精力从事妇女儿童工作,她认为如果在保卫妇女儿童权利方面没有进展,那么人类和国家是不可能进步的,保卫和平也是不可能的。战争时期她为救助妇女儿童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把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她为新中国妇女提出了新任务:首先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能够而且必须成为技师、经理、教员、拖拉机手、工程师、科学家和各种熟练的工人;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活动,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真正实现中国宪法所赋予妇女的各种权利。1951年,宋庆龄还将斯大林国际和平奖10万卢布奖金捐赠给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福利会利用奖金在上海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宋庆龄被推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1953年在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宋庆龄同志当选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在宋庆龄的领导下,中国福利会先后创办了儿童剧院、少年儿童图书馆、托儿所、幼儿园、少年宫,还有深受广大小读者欢迎的《儿童时代》杂志。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从1953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前,全国人大组织了考察,会上宋庆龄作了《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和平》的发言,她说:“过去我曾经看过东北的新工业基地,这次我视察江南的农村和上海的纺织业及社会福利事业。我见到了许多在生产建设战线上的工人、农民和干部,和他们举行了多次的座谈。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信心、看到了我们事业的成长,也看到了‘五年计划’胜利的保证。中国人民在从事伟大的五年计划建设工作的时候,是抱着坚定不渝地为和平而努力的信念。我们建设事业取得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增进人民的幸福感,也将增进世界的和平。这种信念将始终鼓舞着我们,来推动事业胜利地完成。”

  1959年,宋庆龄撰写了国庆10周年庆祝文章,她说:“10年以前,毛泽东主席宣布人民中国成立了,这是100年前开始的一个革命过程的最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