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李济深|领导民革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团结奋斗(上)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李济深|领导民革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团结奋斗(上)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1-06-24

  在创建新中国、人民政协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员,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在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民革和民革前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民革前辈与新中国》| 连载第2期

民革中央宣传部 编

图片

  李济深(1885-1959),又名济琛,字任潮,广西苍梧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第一至四届中央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8年12月26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已经进入了冬天,寒气逼人。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正聚精会神地在军用地图前研究战场形势,全面谋划平津、淮海这两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大战役,全然忘了,今天是他55岁的生日。

  这时,有人为毛泽东端上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毛泽东这才如梦方醒。要知道,在生活极端艰难的西柏坡,面条可不是轻易就能享用到的。毛泽东忙完手头工作,正准备要享用生日寿面的时候,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拿着一封电报走了进来。他笑容满面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好消息好消息啊!民革主席李济深已经顺利离开香港,北上解放区了!”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要知道,李济深居于中共邀请北上的香港民主人士名单首位。他的北上,无意中成为了毛泽东生日的一个贺礼。

  以民族利益为重,力主国共合作

  李济深,也作李济琛,字任潮,1885年出生在广西苍梧亦耕亦读的农家。李济深早年先后就读梧州中西学堂、黄埔陆军中学、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为陆军大学),军事素养深厚。他追求进步,投入到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阵营,历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参谋长,粤军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北伐军总司令部留守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主席等要职。1929年,李济深被蒋介石无端扣留,直到九一八事变后才获得自由。这件事,使他看清了蒋介石打着孙中山革命旗帜背后的独裁专制面目,走上了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的道路,与蒋介石渐行渐远,成为国民党民主派的代表人物。

  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紧迫,作为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李济深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战。他敦劝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积极声援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领头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施行联共反蒋和抗日救国路线;在香港建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开展抗日反蒋斗争。全面抗战爆发后,李济深主动捐弃前嫌,投身到抗战的民族洪流。在担任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李济深排除干扰,据理力争,聘请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到委员会或分会任职。周恩来、王明、董必武、张友渔、高崇民、梅龚彬、胡兰畦、刘一峰等共产党人和陶行知、黄炎培等爱国民主人士都是该机构委员。

  这一时期,国民党屡屡发动反共高潮,各地大小摩擦不断。为了坚持团结抗战,巩固统一战线,共产党人真诚希望通过双方谈判以解决摩擦。李济深为协调战地国共两党、两军关系,阻止冲突,调处“摩擦”,做了大量工作。每次谈判之前,共产党代表叶剑英总是和李济深先行接触。李济深从大局出发,据理支持中共的正义行动。在国共关系剑拔弩张的陕、甘、晋地区,李济深派王葆真以旧相识的身份去洛阳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工作,以正义和真诚打动卫立煌。最终促使卫下令停止攻击解放区,并与朱德达成了协议,第一战区呈现出团结抗战的大好形势。

  1940年4月,军委会桂林办公厅成立,李济深任主任。在任内,李济深积极统筹南方抗日军事,尽力保护了一些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支持他们开展抗日民主运动。1940年底,国民党军政部下令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限期撤离桂林,李济深为办事处人员准备好撤离的通行证,并极力疏通,将期限延长了一个月,使办事处有充分时间做好物资转运和撤离工作。撤离工作行将结束时,办事处突然被国民党特务包围,李济深马上借来时任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的座驾,护送李克农安全抵达机场,离开桂林。

  皖南事变后,李济深放走国民党“黑名单”上的邹韬奋、陶行知、田汉、夏衍、徐悲鸿、梁漱溟等人,先后释放被押的进步人士与学生等七十多人。他妥善安排好被软禁在桂林的叶挺将军的生活,派人赴江西,要顾祝同多方照顾被捕下狱的廖承志。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撤销后,李济深积极寻找新的途径,及时地将宋庆龄、陈嘉庚等募集到的医疗器材、药品和款项,转运到敌后抗日根据地。

  汽油是当时紧俏的战略物资。为了省下汽油支援前线,李济深每天到署办公或外出公务不再乘坐汽车,改为骑马。1942年,粤东、桂南遭遇特大天灾,民众以树皮、草根充饥,而一些国民党高官却不顾百姓疾苦,穷奢极欲,李济深非常反感。他亲自担任饮食节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起饮食节约运动,以实际行动为民众作出表率,与民众携手共渡难关。

图片

  ▲李济深骑马节油。

  1944年6月,日军进攻长沙,衡阳告急,中共中央提出了保卫大西南的号召,李济深接受中共党员田汉的建议,出面组织声势浩大的捐款劳军运动。10月,日寇以十多万重兵进攻广西,国民党当局组织军民开始了桂柳会战。有人劝李济深到重庆避难,李济深则坚定地表示“决心留在敌后与敌周旋……要和人民一起坚持敌后斗争,直到胜利”。

  桂林、梧州相继失守后,李济深冒着危险,回到家乡苍梧料神村坚持指导桂东南的抗日民主斗争。同时,他派人与中共广东临时省委及华南抗日游击纵队取得联系。中共华南党组织先后派狄超白、李嘉人、连贯、杨基等与他携手战斗。3月,李嘉人派陈残云、李伯球去见李济深,将周恩来关于中共中央拟在南方成立由李济深任司令的华南民主联军,以东江纵队及珠江纵队为联军主力的电报内容告知他,并带去黄金1斤、人参1斤及周恩来的电台密码1本。当李济深在三罗地区建立与发展抗日武装时,中共三罗党组织在郁南县召开千人欢迎大会。

图片

  ▲位于广西梧州的李济深故居。

  在艰苦的条件下,李济深一直坚持与中共人士合作抗战。他领导组织的桂东南地区人民抗战,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威望,也在国民党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1945年5月的国民党六大上,李济深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