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革要闻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何香凝|被誉为“华侨之母”的新中国华侨事务奠基人(中) >
【追忆民革历史 不忘合作初心】何香凝|被誉为“华侨之母”的新中国华侨事务奠基人(中)
来源:兰州民革网 时间:2021-06-28
投身新中国建设,主持国家侨务工作
“人生七十古来稀”,新中国成立之时,何香凝已71岁高龄,但她“壮心未与年俱老,老骥犹存雄心志”,仍然满怀热情地投身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1953年,何香凝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她根据宪法草案的精神,提出对华侨、侨眷的利益应适当予以照顾,以便于更广泛地发动华侨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何香凝的一生始终与海外侨胞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革命年代,海外侨胞对其革命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海外侨胞中,何香凝享有很高的声望,老一辈海外侨胞对她表示高度崇敬。何香凝也对散居海外的侨胞一直心怀感激,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1949年冬,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何香凝被任命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后整整10年间,何香凝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侨务工作上,承担起协助中共中央、国务院研究制定侨务工作方针,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力和利益,做好为华侨服务的重任。
据不完全的统计,何香凝利用国庆节、元旦、春节等喜庆节日向海外华侨发出的广播词、献词,以及在各种会议上发表有关谈话、演讲,以及亲致侨胞、侨属的函电等共40篇次;此外,还发表了多篇有关侨务方面的论文、诗章。她向华侨热情地介绍中国的进步和成就,积极鼓励、动员华侨和归侨侨眷以各种形式参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引导侨资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营方向发展。
新中国百废待举,一系列侨务政策需要形成并不断完善。秉持“全心全意为侨胞服务”的方针,何香凝带领广大侨务工作者探索破解侨务工作难题的办法,参与并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华侨正当权益,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利的侨务工作方针,如《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关于国内侨务工作的方针任务及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选举中改变华侨户地主成分的意见》《关于加强对归国华侨职工、干部的团结教育工作和适当照顾其生活的请示报告》等。
何香凝把“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作为华侨事务委员会的中心任务,积极领导侨委为“协助和领导华侨进行互助互济,兴办文教福利事业,增进华侨间的友爱团结,发扬爱国精神,同时为增进华侨同侨居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而努力”。为此,她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各种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华侨的出入境问题、婚姻纠纷问题、华侨学生入党入团、归国华侨青年参军问题、华侨捐资兴办公益事业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的海外关系问题等,拟定了具体的处理办法,报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执行。这些法令、政策和处理办法的制定,使华侨的正当权益得到了保障。
何香凝通过讲话或写文章等方式,多次号召海外侨胞发展革命爱国传统,团结起来当好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地人民友好桥梁和使者,并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她殷切希望扩大华侨中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使之广泛地开展和巩固地建立起来,认为“这广大的民主统一战线,应该包括各阶层、社团和各界人士,只要是爱好和平民主的爱国分子,都能参加这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同时,还殷切希望海外侨胞能够更加促进祖国与侨居国的友好关系,要“遵循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自觉地成为祖国和平友好的使者,更加发扬光大与侨居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促进与侨居国人民的文化合作与经济合作”。
▲1959年,何香凝接受印度尼西亚华侨归国观光团献旗。
何香凝热情地向海外侨胞介绍祖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号召广大华侨大力支援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她指出:“祖国的进步和强盛,提高了国外华侨的地位,是华侨长远利益最可靠的保证。”她多次表示在建设我们的国家的过程中,“我们热烈诚恳地欢迎海外华侨,本着革命的传统,加倍地帮助祖国,参加建设中国的伟大光荣事业”。何香凝强调,“招致国外华侨资本,回国投资于各方面的经济生产事业,参加人民祖国的建设”“是侨务政策的另一个基本的而又是长远的方针”。为此,何香凝领导侨委研究并提出了适合华侨投资的办法和形式。何香凝还于1951年1月倡导设立了公私合营的华侨投资公司,华侨回国投资参加祖国建设的积极性日益提高,投资的数量随之逐年增加。
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精神,何香凝带领侨委制定了“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眷、归侨政策。在她和侨委的不懈努力下,归侨、侨眷的种种问题基本上得到妥善解决,赢得了广大归侨、侨眷的拥护和欢迎。
▲196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何香凝与毛泽东握手。
何香凝倡议创办的华侨农场,解决了归侨的安置问题,使归侨得到安家之所,并得以把归侨经营热带经济作物的特长发挥出来,引进了不少如橡胶、胡椒、咖啡等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促进了我国橡胶等工业生产的发展,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
何香凝还特别重视归侨、侨眷子弟的升学问题,先后在北京、广州、福建集美创办了三所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在广州恢复暨南大学和在泉州创办了华侨大学。何香凝特别强调要抓好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她语重心长地指出:“侨胞把子弟托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培养好,这才对得起侨胞。万万不要误人子弟!”到1957年,“近四万多归国华侨学生进入国内各级学校学习,其中已有约百分之二十进入了高等学校,还有将近两千名归国华侨学生先后从高等学校毕业,参加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为进一步做好归侨工作,1956年6月,何香凝经呈请中央批准,成立了以陈嘉庚为主任委员的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作为归国华侨的人民团体。同年10月,归国华侨联合会正式成立。该联合会在何香凝和侨委的指导下,在联络和服务归侨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一直到今天,这个人民团体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何香凝在主持国家侨务工作的十年时间里,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她曾一再动情地说:“新中国真是鹏程万里,美景无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老人怎能不更加奋发地工作呢?!”她出席并主持每周一次的侨委会委务会议,倾听华侨和归侨代表人物的意见,研究推进侨务工作,广泛地团结干部,几乎从不缺席。平均每年她要处理1600多件来自国外华侨和国内侨眷的信件,每封来信都做到“案案有着落,件件有交待”。每当华侨不远千里而来,她纵然病了也要同他们相见,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她公忠正直,满腔热忱,全心全意地工作,给广大侨胞和侨眷送去温暖与关怀,深得侨务干部和广大侨胞、归侨和侨眷的爱戴和尊敬,被赞誉为“华侨慈母”。
何香凝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加深了海外侨胞对新中国的了解和热爱,促进了海外侨胞的团结,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以及为新中国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发挥了独特作用,也为新中国侨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完待续······